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南京足球球衣印号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南京足球球衣印号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如果孙权不背后偷袭,那么我认为《隆中对》也实现不了。
我是根据以下两个方面来判断的。
诸葛亮自己也认为成功的可能性不大:
《隆中对》有这么句话:“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首先诸葛亮提出的是“霸业”,而非帝业。其次,诸葛亮亮认为,要想“霸业可成,汉室可兴。”是有一个先天条件的,那就是“天下有变”。什么是“天下有变,”诸葛亮没说,刘备也没问。
所以《隆中对》是诸葛亮解决刘备现实困难的对策,而非一统天下的决策。谋取荆、蜀之地,是为了成就霸业;东和孙吴,是为了自保。
所以在当时无论刘备还是诸葛亮,他们自己都认为击败曹操,一统天下的可能性不大。
国都的选择:
曹魏的首都是许昌,东吴在南京,而蜀汉选在成都。
蜀中有天然屏障,自古易守难攻,是个自保之地;而荆州是四战之地,北可以直击许昌,东可以直下南京,兵家重地。
如果刘备想一统天下,中兴汉室。应该选荆州做国都,而派一上将守汉中才是更好的选择。
从蜀地北伐,道路崎岖,要耗费无数的兵马钱粮;顺利也只能打到长安城外。而从荆州,粮草后勤可以得到充分保障,可以直接进攻中原腹地。
而刘备诸葛亮选择成都做国都其实就是选择自保,而非进取天下。
所以从以上两个方面来看,刘备和诸葛亮只是利用扫灭曹操,中兴汉室的口号来赢得天下人的支持;而不是他们的终极目标。
他们只是想割据荆、蜀以自保,如果天下有变再看着做些什么。
所以说孙权偷袭不偷袭,荆州丢不丢,《隆中对》的最后目标都不会实现,那只是他们博取人心的口号。
麻花的故事,这回聊隆中对。
如果孙权不背后偷袭关于,诸葛亮的隆中对是有可能实现的。其中我们需要知道隆中对具体说了什么,要如何才能实现。
隆中对
既然如此,我们先来看隆中对具体说了什么。
刘备居新野之时,三顾茅庐请出了诸葛亮,期间诸葛亮为刘备制定了三分天下有其一,待中原时局有变,益州之兵出汉中取关中;荆州之兵出宛城取中原,天下可定。
从里面我们可以看出什么?首先是三分天下有他刘备一份,这个诸葛亮帮他实现了,先借荆州不还,再骗刘璋夺取益州,形成了天下三分的局势。
至于后面的内容,因为关羽在荆州的兵败以及后面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宣告了隆中对计划的破产。
隆中对
襄樊之战
刘备入蜀后,三分天下的局势已经形成,随后又拿下了汉中,但此时的荆州还并没有全部掌握在蜀汉手中。
为了实现诸葛亮隆中对的计划,关羽必须在“天下大变”之前夺取曹操控制的荆州北部的襄阳和樊城。所以他于公元219年发兵攻打襄樊之地。
襄樊之战
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就在快要成功之时,东吴吕蒙白衣渡江杀进了关羽的后花园南郡。导致前线的关羽回兵南救。
吕蒙白衣渡江夺回荆州
虽然曹仁顾忌东吴坐收渔利没有追击关羽,但此刻的关羽等同于一支深入敌人腹地的孤军,境况很危险。
于是决定率部西退,不料于麦城被东吴马忠俘虏,后被秘密处死。
关羽影视剧形象
东吴不搞背后偷袭
诸葛亮聪明,对局势掌控的很好,但别人也不傻。就像东吴,根据地在江东,凭借长江之险,不怕曹魏。
但要命的地方是荆州,长江自西向东流向东海,如果荆州不掌握在自己手里,谁都可以顺江而下时刻威胁江东。
就像脖子被人掐住一样。诸葛亮一直没把东吴作为统一天下的战略重点就在这里,他认为只要掌握了荆州,东吴就是砧板上的肉,随时可以揉捏。
东汉末年13州
所以东吴为了自保必须要夺回荆州,也就有了吕蒙白衣渡江收复了南郡。
如果孙权此时放任关羽占领了襄樊之地,那诸葛亮的前期布置就算完成了,只需要等待“天下大变”就可以一举统一天下。
但“天下大变”不知什么时候到来,夺取襄樊之后的蜀汉除了休生养息之外能做的事无非就是揉捏砧板上的那块肉了。
如果能一举吃掉东吴,那无疑是最好的,即增大了地盘增强了实力,同时还解决了后顾之忧。
待“天下大变”到来时,夺取天下的机会将会更大。因此,如果孙权不偷袭关羽,东吴危矣。
孙权影视剧形象
“天下大变”
我们再看诸葛亮所谓的“天下大变”,虽然他当时并没有说是什么,但只要刘备不傻都知道是什么。
那就是曹操之死,为什么说曹操之死会是“天下大变”呢?我们现在以后人的眼光来看一目了然。
无非就是曹丕夺嫡成功后便杀了汉献帝刘协,然后称帝。此举可谓是天下震动。
曹丕影视剧形象
曹魏势力里还是有不少忠于汉室的大臣和将领的,如果东吴当时不偷袭关羽,诸葛亮随便弄点小动作就可以把曹魏弄的内乱不断。
届时益州之兵出汉中、荆州之兵出宛城,天下还真可能被刘备夺了,回过头来再收拾东吴也是一样。
如果刘备在曹操死前先夺了江东,曹丕即位后可能就没那胆子杀刘协了,内部可能就不会乱了。
刘备影视剧形象
如果这样是不是感觉刘备就没那么容易夺取天下了?
其实这肯定也在诸葛亮的算计之内。很简单,曹操此生最恨士族门阀,被他收拾的士族不在少数。
而曹丕之所以能夺嫡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拉拢士族,而曹操不少老部下之所以跟随曹操就是因为他们不是士族子弟。
所以曹魏内部的矛盾是一直存在的。诸葛亮所谓的“天下大变”感觉是在等,其实诸葛亮是有主动权的。
只要时机到来,他就可以利用曹魏内部士族和庶族之间的矛盾使得曹魏内乱。从而天下可定。
诸葛亮影视剧形象
结语
这一切的前提就是四战之地荆州,荆州如果掌握在蜀汉手中,东可以钳制江东,北可以直取中原。
荆州在手一切好说,荆州一失,一切都是空谈。这也是刘备为什么一定要替二弟“报仇”的根本原因所在。
如果孙权不袭取荆州,隆中对还是很有可能实现的。
当时荆州富庶,人口众多,交通便利,既有钱粮,又有人才兵源,较之江东,不遑多让。
隆中对是政策纲领性的文件,不可能细化到后期各种变化。孙权安定了江东,荆州雄据长江上游,对江东威胁极大,孙权不可能坐视荆州强盛。所以刘备他们抽调大批援军入蜀,几乎是给孙权明白的攻击信号。
关羽作战能力毋庸置疑,取江陵攻樊城,未必没有呼应汉中战局的意味,只是兵力单薄,内部矛盾未予重视,且对孙吴军队的攻击决心过于自信,终于导致局势不可收拾。
曹操拿下汉中,开始似乎没有坚守的打算,迁徙了大量民众入关中,夏侯渊镇守汉中,资源明显不足,最终败亡,曹操的犹豫应该负主要责任,至于是不是因为关羽的攻势不得而知。
假如孙权愚蠢,或者其他原因,放任关羽攻取樊城(这个很有可能,绝北道老关上风),彻底盘踞荆州全境,刘备集团不因伐吴而元气大伤,那么修养待时,两路出击,还是有一定可能性的。
但是,孙权会那么老实么?关羽以半州之力扛得住魏吴两家的敌意么?当然绝无可能,所以隆中对在后期没有及时做调整,失败不可避免。
首先我们得了解《隆中对》的中心思想是什么,能不能实现与孙权偷袭关羽关系不大,局部影响不到大形势,只能看对大形势考虑的是否周全细致。
《隆中对》中心思想大概有三个方面:
第一,开扩根据地。
刘备官渡之战后逃到荆州投靠刘表,是刘表拨了些人马让他驻扎在新野,处境就是寄人篱下。
而当时曹操已经拥兵百万,挟天子以令诸侯,天下无与争锋。孙权占据江东已历三世,且地形险要易守难攻,治下百姓依附力强,可谓君明臣贤、国泰民安。这两人不是刘备这时候能够图谋的。
被诸葛亮看重的是荆州和益州,想利用荆州刘表和益州刘璋守不住家业取而代之,这样就有了可靠的根据地,也就有了和曹操、孙权三分天下的资本。
第二,招贤纳士、整治政务。
取得根据地后利用刘备中山靖王后代的皇室身份和信义远播的名声招揽人才,内修政务,发展民生,逐步增强经济、政治和军事上的实力。团结和拉拢周边的少数民族,解除以后北伐的后顾之忧。
三,联吴抗曹。
官渡之战以后曹操就成了诸侯中最强大的势力,还打着中央政府的名义以平叛者自居。要想对抗曹操就必须联合吴国,才能抱团取暖。等待有机会的时候可从荆州出兵宛城和洛阳,从益州出秦川谋求更大的地盘,这样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霸业可成是真的,汉室可兴还是算了吧)。
第一点三分天下是实现的,第二点是内政也容易实现,但最重要的第三点是失败的,赤壁之战后分取胜利果实的时候荆州刘备占的也不踏实,只能对东吴说是暂借。占据荆州诸葛亮考虑的不够成熟,荆州对曹操威胁大对孙权威胁更大,占据荆州等于和吴国共享长江天险,刘备随时有顺江而下攻击东吴都城的机会,东吴能不时刻想着夺回荆州吗,这可是生死攸关的大事。
所以占据荆州就埋下了隐患,就算孙权不偷袭曹操也会偷袭的,不管谁去守荆州丢失是必然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南京足球球衣印号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南京足球球衣印号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